找到相关内容1225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英国:清真糖果 素食者的甜蜜世界

    更多素食主义者放心的享受甜蜜滋味。 ...

    佚名

    |素食|环保|放生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3/22200036565.html
  • 永恒的佛陀

    本来的心如同纯净、清洁的水,带著最甜美的滋味般闪烁著。但是,如果心是纯净的,我们修行就此结束了吗?不是的,即使心是纯净的,我们也不能去执著它。我们必须超越所有的相对,所有的观念——善、恶、净、不净。我们必须超越自我和无我,超越生与死。认为有一个自我去再生,真的是世间的麻烦。真正的纯净是无限的,无法触及的,超越所有对立和创造的。 我们皈依佛、法、僧,这是每一个出现于世间的佛陀的传承。这个佛陀是...

    阿姜查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60844845.html
  • 心是一杯茶

      “美酒千杯难知已,清茶一盏也醉   这是他所钟爱的那一杯茶,   你不伤心,是因为他不是你的那一杯。   余香萦绕,   思念是一杯淡淡的茶?   记住思念的滋味,   迷蒙蒙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431171487.html
  • 台湾茶类的品质特征

    种茶      文山包种茶属轻发酵茶类,外观呈条索状,色泽墨绿。如果说绿茶忠于原味,纯净自然宛如天真无邪的「纯真稚子」,那讲究香气务必要清扬,滋味要甘醇活泼的文山包种茶,就该形容为是含苞待放的「青春...,一路小心呵护到底。由于轻发酵茶,文山包种茶大部份的成份也未氧化,所以风味比较趋近于绿茶,而介于绿茶与冻顶乌龙茶中间。   典型的文山包种茶特征是:第一香气一定要清扬,带有明显的花香,第二滋味要活泼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452671642.html
  • 住在佛法 自然安详——法增比丘揭开禅修疑团

    ,去熟悉师父的道场做密集禅修,专心作八戒白衣,专心修定,也是一个好方法。  琉璃坊:请问尊者,以你个人的体验,你会如何比喻内心的祥和?  法增比丘:祥和就是一直住在佛法之中,慢慢体会佛法的滋味,从修守戒、离欲、放下心中各种各样的执著,各种各样的念头,久而久之你就会体验到佛法的滋味。佛法的滋味是平平淡淡的,就像喝白开水一样,不是甜,不是咸,也不是苦的。尝到佛法的滋味,久而久之你的心就安乐了,心中自然...

    法增比丘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4183873081.html
  • 香港700人同庆觉光长老90寿诞 在港弘法70载

    佛弟子,当服务佛事”。回顾一生岁月,由出生已持素,少小立下弘愿“将来要出家做和尚”,及后在港弘法70载,觉光长老为此深深赞叹佛法之不可思议的力量。 重温习佛弘法的岁月,觉光长老百般滋味在心头。他说:“...

    佚名

    |佛教新闻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bnznews/2009/06/19235583119.html
  • 净慧法师答:想学经典修行,但工作、家庭都非常繁忙,怎么办?

    接触佛教后,觉得佛教博大精深,于是产生一种愿望,想拿出更多的时间来学习经典和修行,但像我们这个年纪的人工作、家庭都非常繁忙,怎么办? 净慧法师开示:请问你们当中有多少人准备当佛学家呢?没有想过吧,你一定还要做好你本身的事业。佛学不管多么博大,多么精深,就像大海一样,只要我们能够尝到大海中的一滴水,就知道整个海水都是这个滋味。这里的重点是你必须根据已知道的那一点点,去认真地落实,慢慢体会...

    净慧法师

    佛教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9/12/16124694749.html
  • 惟贤法师答:什么时候才能知道自己学佛修行已经积累到一定程度呢?

    惟贤法师答:开口吃饭,到吃一半,最后吃完,只有自己最清楚。开口吃的滋味比较浅,慢慢吃到一半,就深入了,吃完以后啊,身心轻快,肚子吃饱了,境界就不同了,这个只有自己才知道,如人饮水,冷暖自知啊!有个譬喻,佛在世时有个痴人,有天饿了吃饼子,吃一个不饱,两个也不饱,吃了第七个就饱了,他说,早知道我就只吃这一个就好了!哈哈,他不晓得渐次问题,积累的道理! -----------------------...

    惟贤法师

    佛教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9/12/16134694796.html
  • 试论宗杲看话禅的禅学背景

    言句上得些滋味者,以奇言妙句为窠臼;于经教中声名句义上得滋味者,以经教为窠臼;于古人公案上得滋味者,以古人问答①、代语别语、抑扬语为窠臼;于心性上得滋味者,以三界唯心、万法唯识为窠臼;于默然无言无说处得滋味者,以闭目藏睛、威音那畔、坐在黑山下鬼窟里不动为窠臼;于日用动转施为处得滋味者,以扬眉瞬目、举觉提撕为窠臼;谓法不在言语上、不在情识上、不在举动施为处,错认业识为佛性,于此得滋味者,以击石火、...

    伍先林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341160471.html
  • 佛使比丘答:涅槃是在死后才能证得,或在今生此地就能证得?

    拥有涅槃的滋味,但是仍不同于真正的涅槃。因为那种状况是不圆满、不究竟的,它们被称为“现证涅槃”和“现法涅槃”(泰本巴利藏第23册,475页)。 ...已知道涅槃的滋味。   这也可以用其他方式表达——“无取着般涅槃”(anupada-parinibbana),它是现生自证的,&...

    佛使比丘

    一问一智慧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09252811219.html